自治区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反映,随着西夏陵申遗成功叠加暑期旅游旺季,游客量大幅攀升。截至今年8月底,西夏陵共计接纳游客超过25万人次,同比上升58.9%。但有游客反映,景区在交通配套、服务细节及游览体验等方面存在短板,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体验感。为让游客在探寻历史遗迹的过程中感到更加舒适、便捷,建议景区优化交通路线。首先,畅通骑行路线。研学亲子游以骑行者居多,目前景区入口与现有骑行步道存在明显中断问题,西侧有栏杆阻隔、东侧则是十多级下沉台阶,没有与周边骑行线路融为一体,骑行者要绕行国道机动车道才能进入景区。建议打通景区入口西侧栏杆阻隔,将东侧下沉台阶改建为缓坡,实现骑行步道与景区入口的无缝衔接,同时明确骑行者专属进出通道,避免与机动车混行,保障骑行安全与便捷。其次,规划徒步路线。当前景区未开辟前往三号陵的徒步路线,限制了游客自主游览的可能。建议结合景区现有布局,规划并标注陵区徒步路线,在入口处设置指示牌与安全提示,明确徒步路线的开放范围与管理规则,满足不同游客的自主游览需求。
完善景区配套设施。首先,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。景区目前未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,不少骑行游客因续航顾虑望而却步,建议在景区停车广场规划并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。银川市范围内其他景点建议也配套此类设施,形成覆盖全域的骑行旅游服务网络,进一步吸引更多骑行游客群体。其次,设置网约车停车点。西夏陵景区入口及岔路存在大量网约车无序停放,这不仅影响道路通行效率,更易引发交通事故,存在较大交通安全风险。建议参照机场模式设置网约车上车点,明确停靠规则与引导标识,进一步规范景区周边交通秩序。
提升景区游览体验。首先,丰富参观体验内容。西夏陵博物馆虽展品丰富、涵盖内容广,但展示形式较为单一,缺乏沉浸式体验。建议借鉴湖南省博物馆创新马王堆文物的展陈、复原辛追夫人墓让游客身临其境等做法,以西夏陵博物馆六号陵挖掘成果为基础,在馆内设计地宫复原展区,让游客能直观了解地宫结构,带来兼具历史深度与科技趣味的文旅新体验。其次,调整情景演出场地。目前景区在博物馆前小广场安排西夏历史的情景演出,演出内容精彩但游客关注度极低,多数游客直奔博物馆或陵区入口,极少驻足观看。建议将表演场地调整至陵区入口等游客必经之地,提前公布表演时间,让更多游客有机会观看。再次,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。据了解,游客对经典武侠小说中的西夏人物兴趣浓厚,建议在景区内设置专门的互动区域,提供西夏服饰及相关配饰,并设置符合武侠场景的拍照打卡点,进一步提升游览趣味性与参与度。